【武漢肺炎】長戴口罩令油脂分泌淤塞致痤瘡 皮膚科醫生教防敏感保濕法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2/28 16:5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08

分享:

分享:

侯醫生提醒讀者,戴口罩的日子也要注意面部清潔,早晚要徹底潔淨面部。

新冠肺炎(武漢肺炎)肆虐,市民外出都要戴上口罩,長時間戴口罩,有可能會造成皮膚敏感。TOPick邀請皮膚科專科醫生講解,戴口時如何預防敏感埋身。

常用口罩主要分3類

一為可洗水更換的口罩,可以隔阻粗微粒、擋風、保暖及減少粉塵。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表示,這類口罩有單次使用、多次使用及可清洗,這些在疫情下防護度規格較低,根據消費者委員會研究所指,有一定保護程度但並不足夠。

二是屬醫學規格口罩,最常用是外科手術口罩,共有3層結構,最外層能防水及防飛沫;中間是過濾層,以纖維的密度和靜電,將細菌、病毒和粉塵阻隔;最入一層是吸水層,將自身的口水、口鼻分泌吸走。

三是工業用口罩,如N95,根據國際嚴格規定,必須能阻擋細小的飛沫粒子,除工業用,醫護人員需面對空氣飛沫飛濺的危機時使用,保護性較大。

他說使用口罩,要視乎有否隔絕BFE功能(表示能隔絕多少細菌,如手部及皮膚常接觸到的金黃葡萄球菌能否阻隔3微米)、VFE(能隔絕更細小0.1-0.3微米的病毒),以及PFE(隔絕粉塵及微粒)。一般正規外科手術口罩對以上3方面防禦率達90幾%或以上。

如「主婦手」的皮炎

侯醫生表示,使用口罩致敏原因,是因為戴口罩時緊貼皮膚又長時間使用,不但焗促且與表皮產生摩擦,也令表皮溫度上升,導致咀、鼻翼及兩頰蝴蝶位出現紅腫、摩擦發炎,甚至油脂分泌淤塞,再進一步引致痤瘡、玫瑰痤瘡。

由於口罩與面部的經常摩擦,該部位又被自身分泌的水氣和濕氣浸潤,會出現如主婦手般的皮炎。口罩的焗促也有可能長芽孢菌及真菌滋生;有些人常反覆長唇瘡(疱疹),長時間戴口罩會易有唇周唇瘡。

口罩所覆蓋的位置,不但有機會出現以上皮膚問題,而且口罩多是耳掛式,耳背受着一定壓力,弄損該位置皮膚及出水泡等情況。在皮膚護理上,要特別注意這些位置。另一要慎防是過敏性皮炎,這是一個特殊的第4類免疫系統反應,身體對一些特殊物質產生特異物的免疫系統反應。

他說,一個良好的外科口罩,內層的吸水層應使用低敏及柔軟物料,致敏機會一般不大,但始終長時間使用,愈接觸得耐,口罩的其他物料如鐵綫、橡膠、中間的纖維層甚至是最外的防水層,在潮濕環境下入皮膚,有機會引起過敏性皮炎。」

耳背墊紙巾防損

正常是一日使用一個口罩,侯醫生教路中段時間飲水、小休,應將口罩由內向外反摺,令口罩裏面外露放在通風地方,或放入清潔信封內,也可讓面部稍為休息一下。至於吃飯時,照上述方法處理口罩,座位與人保持1至2米的適當距離安靜進食,減少傳播機會。

巿面上一罩難求,但當口罩鬆脫、起毛粒,或者摸上手感粗糙、已污糟的都需要更換。正常可用耐一些,但如出入診所、醫院等地方,口罩表面或沾染病原、致敏原,需定期更換。

如長玫瑰痤瘡需求醫

戴口罩的日子也要注意面部清潔,侯醫生指早晚要徹底潔淨面部,中段時間除下口罩時,可用爽膚水抹掉臉上油污再進行保濕。如臉上已有「爆坼」,可塗上凡士林或較稠的保濕膏,有需要盡早求醫,以免情況惡化。如因長戴口罩導致長瘡及玫瑰痤瘡,需使用醫生處方的藥物方能穩定情況。

至於怕被口罩繩子勒緊而耳背損傷,可在繩上墊上薄薄一層紙巾,紓緩傷害皮膚的力度。戴口罩時避免化粧,把皮膚的負擔減至最低,防曬集中在外露的部位便可。

記者:周美好